网站导航: 首页 > 设计参考 > 正文 文章搜索
闸流管和双向可控硅成功应用的十条黄金规则
 
文章编号:
090121162936
文章分类: 电路 电子元件
点 击:
...
关 键 词: 闸流管,晶闸管,可控硅
文章来源:
PHILIPS
摘 要:
这篇技术文献的目标是提供有趣的、描述性的、实际的介绍,帮助读者在功率控制方面成功应用闸流管和双向可控硅,提出指导工作的十条黄金规则。

(c) 超出最大的切换电流变化率 dICOM/dt

  导致高 dICOM/dt 值的因素是,高负载电流、高电网频率(假设正弦波电流)或者非正弦波负载电流 。非正弦波负载电流和高 dICOM/dt 的常见原因是整流供电的电感性负载。常常导致普通双向可控硅切换失败,一旦电源电压降到负载反电势之下,双向可控硅电流向零跌落。该效应见图 7。双向可控硅处于零电流状态时,负载电流绕着桥式整流器“空转”。这类负载产生的 dICOM/dt 如此之高,使双向可控硅甚至不能支持 50Hz 波形由零上升时不大的 dV/dt。这里增加缓冲电路并无好处,因为dVCOM/dt 不是问题所在。增加一个几 mH 的电感,和负载串连,可以限制dICOM/dt。另一种解决办法,采用 Hi-Com 双向可控硅。

 

(d) 超出最大的断开电压变化率dVD/dt

  若截止的双向可控硅上(或门极灵敏的闸流管)作用很高的电压变化率,尽管不超过 VDRM(见图 8),电容性内部电流能产生足够大的门极电流,并触发器件导通。门极灵敏度随温度而升高。
  
  假如发生这样的问题,MT1和 MT2 间(或阳极和阴极间)应该加上RC 缓冲电路,以限制 dVD/dt。若用的是双向可控硅,采用 Hi-Com 型双向可控硅更为有利。

 

 

规则 5.

  若 dVD/dt或 dVCOM/dt可能引起问题,在 MT1 和MT2 间加入 RC 缓冲电路。  若高 dICOM/dt可能引起问题,加入一几 mH的电感和负载串联。 
   另一种解决办法,采用Hi-Com双向可控硅。

(e) 超出截止状态下反复电压峰值 VDRM

  遇到严重的、异常的电源瞬间过程,MT2 电压可能超过 VDRM,此时 MT2和 MT1间的漏电将达到一定程度,并使双向可控硅自发导通(见图9)。

  若负载允许高涌入电流通过,在硅片导通的小面积上可能达到极高的局部电流密度。这可能导致硅片的烧毁。白炽灯、电容性负载和消弧保护电路都可能导致强涌入电流。

  由于超过 VDRM 或 dVD/dt 导致双向可控硅导通,这不完全威胁设备安全。而是随之而来的dIT/dt很可能造成破坏。原因是,导通扩散至整个结需要时间,此时允许的 dIT/dt值低于正常情况下用门极信号导通时的允许值。假如过程中限制 dIT/dt到一较低的值,双向可控硅可能可以幸存。为此,可在负载上串联一个几μH的不饱和(空心)电感。

  假如上述解决方法不能接受,或不实际,可代替的方法是增加过滤和箝位电路,防止尖峰脉冲到达双向可控硅。可能要用到金属氧化物变阻器(MOV),作为“软”电压箝位器,跨接在电源上,MOV 上游增加电感、电容滤波电路。

  有些厂家怀疑,电路中采用 MOV 是否可靠,因为他们得知,在高温环境下 MOV 会失控并导致严重事故。原因是它们的工作电压有显著的负温度系数。但是,假如推荐电压等级 275V RMS 用于 230V 电源,MOV事故的可能极其微小。选用 250V RMS 往往会发生事故,对于高温下的230V 电源这是不够的。

规则 6.

  假如双向可控硅的 VDRM 在严重的、异常的电源瞬间过程中有可能被超出,采用下列措施之一:
  负载上串联电感量为几μH 的不饱和电感,以限制dIT/dt; 
   用 MOV 跨接于电源,并在电源侧增加滤波电路。

导通时的 dIT/dt

  当双向可控硅或闸流管在门极电流触发下导通 ,门极临近处立即导通,然后迅速扩展至整个有效面积。这迟后的时间有一个极限,即负载电流上升率的许可值。过高的 dIT/dt 可能导致局部烧毁,并使 MT1-MT2短路。

  若在 3+象限触发,局部的机理进一步降低 dIT/dt 的许可值。初始的、急剧的电流上升率可立即使门极进入反向雪崩击穿状态。这可能不会立即导致破坏。反复作用下,门极-MT1 结将逐步地烧毁,阻值下降。表现为,IGT 逐步上升,直至双向可控硅不能再触发。高灵敏的双向可控硅容易受到影响。Hi-Com 双向可控硅不工作在3+象限,所以不受此影响。

  高 dIT/dt 承受能力决定于门极电流上升率 dIG/dt 和峰值 IG。较高的 dIG/dt 值和峰值 IG(不超出门极功率条件下),就有较高的 dIT/dt承受能力。

规则 7.

  选用好的门极触发电路,避开 3+象限工况,可以最大限度提高双向可控硅的 dIT/dt 承受能力。

  前面已提到过,具有高初始涌入电流的常见负载是白炽灯,冷态下电阻低。对于这种电阻性负载,若在电源电压的峰值开始导通,dIT/dt 将具有最大值。假如这值有可能超过双向可控硅的 dIT/dt值,最好在负载上串联一只几μH 的电感加以限制,或串联负温度系数的热敏电阻。重申,电感在最大电流下不能饱和。一旦饱和,电感将跌落,再也不能限制 dIT/dt。无铁芯的电感符合这个条件。一个更巧妙的解决办法是采用零电压导通,不必接入任何限制电流的器件。电流可以从正弦波起点开始逐渐上升。

  注意:应该提醒,零电压导通只能用在电阻性负载。对于电感性负载,由于电压和电流间存在相位差,使用这方法会引起“半波”或单极导通,可能使电感性负载饱和,导致破坏性的高峰电流,以及过热。这种场合,更先进的控制技术采用零电流切换或变相位角触发。

规则 8.

  若双向可控硅的 dIT/dt 有可能被超出,负载上最好串联一个几μH 的无铁芯电感或负温度系数的热敏电阻。
  另一种解决办法:对电阻性负载采用零电压导通。

断开

  由于双向可控硅用于交流电路,自然在负载电流每个半周的终点断开,除非门极电流设置为后半周起点导通。对IH的规则和闸流管相同,见规则2。

Hi-Com双向可控硅

  Hi-Com 双向可控硅和传统的双向可控硅的内部结构有差别。差别之一是内部的二个“闸流管”分隔得更好,减少了互相的影响。这带来下列好处:

  1. 高 dVCOM/dt。能控制电抗性负载,在很多场合下不需要缓冲电路,保证无故障切换。这降低了元器件数量、底板尺寸和成本,还免去了缓冲电路的功率耗散。
  2. 高 dICOM/dt。切换高频电流或非正弦波电流的性能大为改善,而不需要在负载上串联电感,以限制dICOM/dt。
  3. 高 dVD/dt。双向可控硅在高温下更为灵敏。高温下,处于截止状态时,容易因高 dV/dt 下的假触发而导通。Hi-Com 双向可控硅减少了这种倾向。从而可以用在高温电器,控制电阻性负载,例如厨房和取暖电器,而传统的双向可控硅则不能用。

  内部结构差别的另一反映是 3+象限触发是不可能的。在大部分情况下这不成为问题,因为这个触发象限最少描述,也最少应用。所以直接用 Hi-Com 双向可控硅取代相当型号的传统双向可控硅几乎总是可以的。

Hi-Com 双向可控硅在飞利浦的二份资料中有详细介:

Factsheet 013 – Hi-Com双向可控硅原理;
Factsheet 014 – Hi-Com双向可控硅应用。

双向可控硅按装方法

  对负载小,或电流持续时间短(小于 1 秒钟)的双向可控硅,可在自由空间工作。但大部分情况下,需要安装在散热器或散热的支架上。

  双向可控硅固定到散热器的主要方法有三种,夹子压接、螺栓固定和铆接。前二种方法的安装工具很容易取得。很多场合下,铆接不是一种推荐的方法。

夹子压接

  这是推荐的方法,热阻最小。夹子对器件的塑封施加压力。这同样适用于非绝缘封装(SOT82 和SOT78)和绝缘封装(SOT186 F-pack 和更新的SOT186A X-pack)。

注意:SOT78就是 TO220AB。

螺栓固定

  1. SOT78 组件带有 M3 成套安装零件,包括矩形垫圈,垫圈放在螺栓头和接头片之间。应该不对器件的塑料体施加任何力量。
  2. 安装过程中,螺丝刀决不能对器件塑料体施加任何力量。
  3. 和接头片接触的散热器表面应处理,保证平坦,10mm上允许偏差0.02mm。
  4.  安装力矩(带垫圈)应在 0.55Nm 和 0.8Nm 之间。
  5. 应避免使用自攻丝螺钉,因为挤压可能导致安装孔周围的隆起,影响器件和散热器之间的热接触(见上面第 3 点)。安装力矩无法控制,也是这种安装方法的缺点。
  6. 器件应首先机械固定,然后焊接引线。这可减少引线的不适当应力。

铆接

  除非十分小心,铆接不是推荐的安装方法,因为这种操作中可能产生很大的力,可能使接口变形,晶片裂纹,器件损坏。假如要采用铆接,为了减少废品,必须遵守下列规则:

  1. 散热器必须为器件提供一个平整、光洁的表面。
  2. 散热器安装孔的直径不要比器件接头片安装孔的直径大。
  3. 铆钉应和接头片孔有间隙,而和散热器安装孔无间隙。 
  4. 器件接口片一侧应是铆钉头,而不是心轴。
  5. 铆钉和接口应成 90 度(铆钉头在整个园周上和接口片相接触)。
  6. 铆接后,铆钉头不接触器件的塑料体。
  7. 先把器件固定,散热器装上印刷线路板,然后焊接引线。这可把引线的应力降到最小。

规则 9.

  器件固定到散热器时,避免让双向可控硅受到应力。固定,然后焊接引线。不要把铆钉芯轴放在器件接口片一侧。

热阻

  热阻 Rth是限制热流自结散出的热阻。热阻和电阻是相似的概念。如同电阻公式 R=V/I,有相应的热阻公式 Rth  =T/P,这里 T 是温升,以 K(Kelvin)为单位;P 是功率耗散,以 W 为单位;因此 Rth 的单位为K/W。

  对于垂直安装在大气中的器件,热阻决定于结至环境热阻 Rth j-a 。对 SOT82 组件的典型数据是100K/W,对 SOT78 组件是 60K/W,而对绝缘的 F-pack和 X-pack为55K/W。

  对于安装在散热器上的非绝缘器件,结至环境热阻是个总值由结至安装基面热阻、安装基面至散热器热阻和散热器至环境热阻相加。

  Rth j-a= Rth j-mb + Rth mb-h+ Rth h-a   (非绝缘组件)

Rth j-mb和 Rth j-h 是确定的,对每一器件的数据可在其资料中查到。

Rth mb-h 可在安装手册中查到,根据是绝缘安装还是非绝缘安装,是否添加导热添加剂。

Rth h-a决定于散热器尺寸和空气自由流动的程度。

散热器尺寸计算

  对给定的双向可控硅和负载电流,要计算需要的散热器热阻,首先要根据下列公式确定双向可控硅的功率耗散:

  P=Vo × IT(AVE) + RS × IT(RMS)2

  拐点电压 Vo和斜率电阻 RS可从 SC03 手册的 VT图取得。若数据没有直接列出,可通过作图取得。对最大VT 曲线作一切线,切线和 VT 轴线的交点给出 Vo值,切线斜率(VT/IT)给出 RS

  应用前面的热阻公式: Rth j-a=T/P

  在最高环境温度下,结温 Tj 升至最高允许结温Tjmax,由此得出结温最大允许提升值。这提供温升T。

  根据选定的安装方法,SC03 手册提供 Rth j-mb 和 Rth mb-h 数据。应用前面的热阻公式 Rth j-a= Rth j-mb + Rth mb-h+ Rth h-a ,可最后求得散热器热阻 Rth h-a

热阻抗

  前面的热阻计算只适用于稳定状态,即过程时间大于 1 秒。这条件下,热量才有足够的时间从结传送到散热器。对持续时间短于 1 秒的电流脉冲或瞬间过程,散热器的效果大为减弱。热量只在器件内部扩散,很少传到散热器。对于这种瞬间过程,结的温升决定于结至安装基面的热阻抗 Zth j-mb

  随着电流脉冲持续时间减小,Zth j-mb 下降,因为芯片加热减少。假如持续时间增大,接近 1 秒,Zth j-mb增大至稳定状态的热阻值 Rth j-mb

  手册 SC03提供每种器件的 Zth j-mb曲线,适用于持续时间低至10μs的双向或单向的电流。

规则 10.

  为了长期可靠工作,应保证 Rth j-a 足够低,维持 Tj 不高于 Tjmax ,其值相应于可能的最高环境温度。

 
相关文章:

上一页 123 下一页
 
最新开源项目
 
 
  查看更多...  
 
本站相关产品   淘宝网店
 




 
  查看更多...  

 

本站程序由百合电子工作室开发和维护
Copyright @ baihe electric studio
渝ICP备09006681号-4